治疗方法:
采用局麻下Seldinger法,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对侧股动脉入路插管,使用F4或F5眼镜蛇导管,根据造影显示,将导管头端置于肿瘤侧髂内动脉,灌注吉西他滨;
若肿瘤范围已跨越中线,则在对侧治疗完成后,将导管退至腹主动脉,成攀后再插入同侧髂内动脉灌注吉西他滨1200~1800mg,双侧肿瘤根据肿瘤血管范围确定两侧髂内动脉给药量比率,药物灌注时间为40分钟,间隔28天重复治疗1次。
应用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取得了较好疗效,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,血小板减少,贫血及肝功能损害。
局部应用吉西他滨取得较好的效果,总有效率高,毒付反应轻,与全身化疗相比有显著差异。
吉西他滨为核苷同系物,属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。主要杀伤处于S期(DNA合成)的细胞,同时也阻断细胞增殖由G1向S期过渡的进程。吉西他滨在细胞内由核苷激酶代谢成有活性的二磷酸核苷(dFdCDP) 和三磷酸核苷(dFdCTP)。
其细胞毒活性就来源于这两种核苷抑制DNA合成的联合作用。二磷酸吉西他滨可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,而该酶催化DNA合成过程中生成三磷酸脱氧核苷的化学反应。
从而导致脱氧核苷酸(包括dCTP)的浓度降低,三磷酸吉西他滨可与dCTP竞争性结合到DNA上,而细胞中dCTP浓度的降低(由其二磷酸盐的作用而产生)可促进三磷酸吉西他滨与DNA的结合,结果一个核苷酸掺入到合成过程中的DNA链上,从而阻止DNA的进一步合成,另外,DNA聚合酶ε并不能够清除吉西他滨核苷酸和修复合成过程中的该DNA链。
局部化疗有以下优点:(1)通过经动脉灌注化疗,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,使高浓度化疗药物直接进入肿瘤组织中,引起肿瘤细胞的坏死。动脉给药较静脉给药的浓度高2~6倍,因此,与全身化疗相比,动脉灌注毒付作用小,全身反应轻;
(2)动脉灌注化疗提高患者耐受性,改善肿瘤周围的侵犯程度,增加了中晚期肿瘤手术治疗的机会,减小手术范围,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。
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膀胱肿瘤较理想的方案,其毒付作用可以耐受,治疗效果确切。